部门:质量技术部 作者:王纱 审核:武小娟
我与师父的结缘恰巧也结缘于两年前的国庆,由于工作岗位的调动,我有幸加入质量技术部外检组这个大家庭,正式拜于王家旭师父门下。师父,这位来自江西却扎根西安多年的匠人,个头儿不高,但脚底生风,常年喜好爬山,身体素质相当不错,有时候需要上高爬低取物料,师父便像踩了风火轮一般飞檐走壁,我还打趣说“师父像猴子般上蹿下跳的”。师父脾气很好,待人真诚,工作认真负责,对得起胸前的那一抹红。这便是我向师父学习之处,工作中,更是一丝不苟,跟随师父便学到好多技能,无论做人还是做事!
记得有一次新品上盖型腔处尺寸问题,师父便用尽所有技能去攻克,由于我们电脑没有TEAMcenter系统,需要用三角函数来计算出尺寸,师父便不耻下问技术员,“小杨,来,咱俩得好好聊聊这尺寸计算的事儿。新品嘛,总是伴随着未知和挑战,但我们不怕,没有现成的系统,我们就用三角函数,一笔一划地把这尺寸给算出来。你得给我和王纱讲个透彻,我们要能计算,会计算。以后要是批量生产了,每个人都要能独当一面,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品”。师父深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基础的数学原理和工程知识永远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只见在计算过程中,师父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却又充满了力量。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与小杨交流意见,每一个问题都问得恰到好处,每一个解答都让人豁然开朗。他不仅仅是在计算尺寸,更是在传授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面对问题时的冷静与执着。我在旁边默默记着笔记,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划过,但我的心里却早已被师父的行为所深深打动。还有一次,为了配合CA103配试,师父更是身体力行,背着沉甸甸的量具与技术员奔赴粗加工厂家进行技术指导,确认零件尺寸是否符合精度要求。又送粗件至精加工厂家协助技术员精加工跟线,确保零件精度合格,将质量检验成品验收落实在前端。
检测零件时,我时常出神地望向师父手中的千分尺,刻度线如此的细密就像师父的两鬓钻出的银丝。看着师父这种认真,负责,专注,严谨的态度深深种在我的心中,真的是一生的财富!
师父以身作则,与师父打过交道的人都为之点赞,让我学会了谦逊、诚实、踏实,让我把担当和责任融入工作,让我把努力专研融进生活。
如今,每当秋风再起,我都会想起那些与师父共度的日子,它们如同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感谢师父的辛勤栽培与无私奉献,让我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财富,继续前行,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