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过程,细化管理 只讲方法,不找理由。
“关注过程,细化管理”是2009年5月5日,胡总针对公司产品质量问题,在品质部召开专题会议时提出的。当时品质部的同志围绕“产品质量是干出来的还是管出来的?或是设计出来的?”这一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最终胡总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做出了权威的结论:产品质量是在形成产品的全过程中形成的,产品质量的水平由过程中的短板决定,产品质量的好坏高底由用户说了算。
“关注过程”就是要关注形成产品的每一个过程,如:产品的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和可靠性水平;生产过程要突出“五要素”的控制、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特种工艺的控制以及批次管理、不合格品管理、三检等;辅助过程要抓好外协件的质量控制以及工装、设备的质量控制;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抓好产品交付、售后服务和质量信息反馈等;还有质量成本的控制,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部成本等,这些过程缺一不可。“关注过程”就是要把每一个过程的质量责任定义清楚,不断发现过程短板,消灭短板。点滴改进,立即行动,应作为贯彻质量方针“优化过程”的具体作法。提倡“关注过程”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只提目标、不寻路径”、的简单哲学,旗帜鲜明地反对“回避问题,绕着困难走”的懒惰哲学。
“细化管理”就是要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的思想,不断地发现每一个过程存在的问题,细化、优化管理程序,不断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用过程的工作质量去保证产品的质量。首先,还是要全面夯实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小组、质量教育、质量信息以及质量责任制等。提倡“细化管理”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章不循、办事随意”等不正确倾向。
把“关注过程,细化管理”的工作理念运用到质量管理工作上,就是要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关于“全面内容、全部过程、全体员工”的基本思想,以及“数据说话、预防为主、用户至上、不断改进”的基本观点,消除一些模糊认识,帮助每个单位、每位员工认识到“质量工作没有局外人”,要眼睛向内,做好本职工作,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抓工作质量还是要注意从我们的薄弱环节(如计量、标准化、设备、质量管理小组、基层管理者的质量责任制等)入手,并强调综合治理和协同管理,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并不科学,其效果跳不出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另外,抓住典型事件不放、加强现场质量监控、质量管理工作前移是当前应该做好也有条件做好的事情。至于更高的层次的内容,如以大金庆安为标杆,导入更先进的理念,运用更现代化的手段等,都有赖于先打牢这些基础。
“只讲方法,不找理由”
做任何事情,做成有100种方法,做不成有10000条理由,做成的方法和做不成的理由同时存在,我们应当只讲做成的方法,而不找做不成的理由,讲方法海阔天空,找理由走进死胡同。每位员工应当千方百计“讲方法把工作做好”,或“讲把工作做成的方法”,而不是费尽心机地“找理由推卸责任”或“找理由不做事情”。
在工作中,所谓的“一帆风顺”只不过是一句美好的祝愿而已,坎坷和崎岖总是会有一些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怕遇到难题就不敢去做,就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我们相信困难再多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一千个困难会有一千零一个解决的方法,方法总会比困难多!成功有道,方法为王。那些迎难而上,勤于思考,主动去寻求方法的员工,是企业的稀有资源,更是经济社会的珍宝,而为失败寻找理由只能造就千千万万平庸的企业和千千万万平庸的员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心人”就是那些对工作拥有极大热情和强烈责任感,做工作尽自己最大努力主动寻找方法把工作做成做好的人。只要我们学会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可能去努力,那我们的工作中就没有“天大的问题”。胡总在2011年工作报告中说过,“提出目标,找到路径,那是天边的彩虹;只提目标,不寻路径,那是水中的月亮。”请大家认真体会这句话的深意,时刻提醒自己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伟大人物对使命的热情和责任可以谱写历史,而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则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2、当好“四级干部”。
一级干部是神、佛。他不说话,不办事,“无为而治”,甚至没有具体的形象。世人对他顶礼膜拜,见庙烧香,见佛磕头,好人求他保平安,恶人求他消“灾祸”。一级干部的特点是精神统治。
二级干部是伟人。他们曾带领人民一起战斗,把拜神的诚恐变成了改天换地的自豪。他们让祖国拥有了主权与尊严,让他的人民拥有了主人公的荣光,他们指点江山,成为人民的领袖,在某个历史时代在人们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精神地位,潜移默化中把一种精神力量灌注到人们的身心生命中,成为人们心中不落的太阳。由于“神话”的力量,人们对这级领导的任何指令绝对服从。
三级干部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比如法官,将军,国家赋予他们绝对的权力,他们对统治者忠心不二,是权力的执行者,确定大政方针。他们威武豪迈,气度非凡,同时往往兼具侠骨柔情的特质。
四级干部是“我们这样的人”,他们脑子想事,嘴上讲事,动手干事,抓具体,抓业务。四级干部往往要以身作则,冲在第一线,真抓实干,亲力亲为,亲自部署,亲自推进,亲自协调,“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
当前,庆安制冷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要想走出一条好路,闯出一条新路,干成一番事业,必须要有一大批一股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积极奉献的“四级干部”。他们要把企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鞠躬尽瘁,时刻把员工的利益和冷暖挂在心上,把员工的希望和重托放在肩头,而不是一切先为自己打算,对权力、荣耀和利益津津乐道,夸夸其谈、空发议论。他们一定要发挥表率作用,到生产建设第一线去,到研发第一线去,到销售第一线去,带头做实干家,不做评论员;坚持少说多干,不争论、不辩论,多谋事,少谋人,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着力鼓舞发展士气、凝聚发展合力,推进我们的企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3、牢记“三个和尚的故事”, 团结、团结、再团结。
我们都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三个和尚搞团结,寺庙香火旺,三个和尚“各自为政”庙前门可罗雀。
团结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需要不断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团结这种能力的锻炼是永无止境的。情况千变万化,利益不断调整,团结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搞好团结,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还必须要有较强的团结能力,要把团结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常思团结之益,常讲团结之言,常行团结之事。
团结是一种资源。“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人心齐、泰山移”这些近乎浅显的言辞,无一不体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无一不揭示了团结作为一种资源的重要作用。这种资源开发、运用和保护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完整,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强有力地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
团结是一种友情。团结与友善,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团结互助的过程中,友情也随之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团结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友情。我们要倍加珍视团结,彼此之间求同存异,坦诚相见,多一些忍让和宽容、多一些尊重和信任、多一些支持和谅解,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尊重不发难、互相配合不推诿,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营造团结、祥和、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
团结是一条纪律。遵守和执行团结这条纪律,要求我们必须要自觉站在讲大局、讲稳定、讲发展的高度,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积极认真地去做有利于公司大局、团结、稳定和发展的事。
09年我们的企业处在最困难的低谷,我们困惑过,我们迷茫过,我们好比陷入泥泞的马车,无法前进,如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员工袖手旁观只是议论,不动、不推、不团结,我们今天就不会取得2010年的完美收官。企业内部要团结一致,这是现代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必须非常重视的一点。 从企业自身稳定性的需要,以及企业发展壮大的方面来看,无论企业对员工的选择,或者员工对企业的选择都需要有相互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员工和企业的相互关系应该是一个强调团结一致的良好组合关系。“团结,团结,再团结”是我们每位员工在发展的初期、中期、甚至鼎盛时期都必须牢记的硬道理。
4、管理就是沟通,沟通、沟通、再沟通。
公司每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员工与员工,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及公司与外界等方面的沟通,相互理解,互通信息。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司内部的沟通就是实施管理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的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管理是沟通的浓缩”,管理需要高质量的沟通或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前提是尊重、信任和理解。沟通不仅是量的概念,更是一个质的概念,真诚而有责任的交流才算是沟通。不仅要有信息的传递,还应该有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互通信息,互知甘苦,充分体现出庆安制冷“家”文化的和谐与温暖,使我们的心贴的更近,路行的更远。
有“沟”才要疏通,沟通的主要作用是要解决问题,有“沟”有“通”,一来一回,或者几来几回,多层次多级别的反馈与互动,做到问题的真正解决,“沟而不通”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是无效的沟通。
沟通是富有科学性,又富有艺术性的,每位员工,各位领导干部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学习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具备了所需的知识后,沟通能力才会更强,执行能力及工作业绩才会更好。沟通创造和谐,赢得人心,凝聚出一股冲天的士气支撑企业大厦,人心所向,发展何忧?以沟通管理企业,就是以成功锻造企业。
5、局部最优不是优,整体最优才是优。
整体最优体现的是总结果的价值,局部最优体现的是过程(或叫局部结果)的价值。整体最优无疑是我们所宏观期望的,局部最优却是我们微观追求的。要有整体最优的规划,要有局部最优的把握,但同时还要兼顾整体局部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全局和局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全局不能脱离局部而存在,是由局部构成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全局分为各个孤立的局部,而应把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整体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全局高于局部,局部应该服从于全局。强调要顾全大局,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高于局部,统帅局部。公司的各个部门,每位成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道理。
公司有14个部门,每个部门是局部,公司是整体。各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合力,才能推动公司整体的发展进步。好比一盘棋,走好走活局部中的一步棋或几步棋,步步得体,招招得当,整盘棋才会获得胜利。如果我们的研究所研发的产品非常高端,但是我们的工艺跟不上去,产品不能生产出来,对公司的发展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某些部门由于缺乏对公司整体的把握,只在局部范围内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不是按下葫芦翘起瓢,就是前边的努力为后边的工作设置了障碍;前期工作越主动,就使后面的工作越被动,或者各个局部的主动性互相冲突、抵消,甚至与公司整体发展的目标要求背道而驰,南其辕而北其辙。真正的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除了正面的想法之外,还必须以整体思考的方法与工具深思熟虑,细密量化,模拟我们立意极佳的构想,这样的积极行动才可能带给我们公司真正的发展。
将‘系统’切割,永远都无法认清那些存在于‘内’与‘外’互动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各部门都应该站在整体的高度谋局部,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问题,避免陷入“小团体的迷思”智障,克服由于层级结构以及部门分工鸿沟形成的认识的局部性、机构性、片面性,主观性。时刻记住我们是整体中的一员。
6、一个说明清楚的问题,就是一个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说不出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都有过求医问药的经历,病人最主要的责任是,把身体上的问题一五一十详细地告诉医生。医生诊断一个疾病,就像在一条马路上开车,一开始不知道这条马路要通往何处,等路标一一出现,指示愈来愈多,就会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所以病人愈能清楚描述他的问题,就愈能帮助医生做出判断,解决问题,对症下药。
其实做工作搞管理也是相同的。为了准确地分析问题,处理工作,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完整地描述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描述,我们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调查造成问题的原因,无法解决问题。为了更好的描述问题我们应当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思考:
• 问题的症状是什么?
• 问题是在哪里发生的?
• 问题是在何时发生的?
• 发生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 问题是否会再现?
通过回答上述及其他问题,就得到了对大多数问题的准确描述,并且也是找出问题解决方案的最好办法。
7、平时有作为,才能不出事。
这句话看似简单,份量却很重。2010年国内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安全事故频发,给我们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
当事故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评论这些事故的发生是出于偶然,但这些偶然却与必然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前因后果。“海因里希定律”表明:每次严重事故的背后,一定发生过29次轻微问题,300次未遂先兆,1000次事故隐患。我们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并引以为戒。安全生产工作应该常抓不懈,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精心组织,认真部署,做到“平时有作为”。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建设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8、管理是好的,服务是更好的。
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全公司共有14个部门,但只有3个部门是生产产品的一线基层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生产部门这3个核心单位组织开展的。各职能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着力为生产部门办好实事,搞好服务,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服务效果。把“寓管理寓服务之中”的理念贯彻到工作细节中去。同时,基层单位也应该练内功,强素质,减少机关的负累,为2013年公司扩产扩能打好基础。
我们应该深知,我们的企业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爬坡阶段,随着我们的发展壮大,“管理是好的,服务是更好的”这句话的内涵将不断扩大,内容将更加丰富。
9、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散。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用心客观,把心思用在公正上,振臂一呼,扶者如云、响应甚多,像纲举目张,势如破竹;用心险恶,把心思用在欺诈上,做事好像是补了一百处漏洞,而又出现上千处漏洞一样,防不胜防。
一个人的品德,乃心灵之本,它由种种原则和价值组成,给一个鲜活的生命赋予方向、内涵和活力。
魅力远胜于权力,而管理者个人魅力的修炼,主要来自于管理者的品德。 管理者的品德,既关系到有效做人的问题,又关系到高效管理的问题。对一个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品德始终是排在首位的,它是形成号召力、增强影响力、产生人格魅力的基础。一个管理者有高尚的品德,下属就自然会爱慕你,自然就会敬佩你,自然就会信赖你,用不着三令五申,也用不着大声呵斥,它是一种“无言的号令”。无论是管理国家还是管理下属,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
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上梁不正下梁歪,中粱不正塌下来。作为处于领导地位的管理者,自身品德如何,直接决定着整个组织、整个团队的风气,决定着每位成员的价值取向和标准。
高尚的品德是树立管理者威信的内在要求,是管理者有效管理最重要的本钱。因此,公司的每级管理者都要用心于正,严守操行,把握底线,以身作则,提高修养,增强素质,增强个人精神道德的“软实力”,为团队、为下属做出真正的表率。用心于正,保持那份自我的真诚,客观的、公正的待人处事,这应当成为每位管理者职业生涯贯穿始终的信条。
10、天道酬勤。
上帝会把最好的礼物留给最勤奋的孩子。
勤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庆安制冷的发展史上,找不到暴富的痕迹,是积极稳步地发展创造了今天的“庆安制冷”,从创业之初的不为人知到如今名震海外,企业的全体员工始终坚守勤奋的品格,并将这种品格上升为企业文化。回顾庆安制冷的发展历程,其间的每一步都铭刻着一句话:“勤勤恳恳工作,堂堂正正做人”。
勤奋是企业生机与活力的集中表现。看树看长势,看人看朝气。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企业,它的员工身上一定散发着勤奋的热力。我们会发现,在庆安制冷,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都具有勤奋的品格。从生产线操作工专注的眼神里,从烈日下奔忙于空调器厂家的业务员的背影里,从办公室夜晚的灯光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勤奋的内涵,感受到无言的美。
人生恰如登山,认清了方向,认准了道路,就凝神聚气,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攀登。在山顶的目标与山下的你之间,唯有勤奋能够将两者连结在一起。
勤奋需要用美好的理想来引导,需要用精明的技巧来激励,需要用诚实的品格来支撑。“为人要仁义,做事要厚道”,无论在顺境亦或险途,我们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这样做的人一定是有价值的人,这样做的企业也一定是健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