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读书有感 组装单元值班长 李新新
3月份,公司发起“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体会”活动,我认真学习了《现场改善》这本书,被书中的精益思想深深触动,感想颇深。结合学习情况,我谈谈我的学习认识和体会。
一、现场改善的目标是什么?
在质量、成本等主要的目标中,质量永远应该被放在第一位。无论提出的价格和交付条对客户说多么有吸引力,如果产品质量或者服务本身的质量不佳,公司就不可能赢得竞争。这也印证了在线总部全面推进"品质领先"战略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产品质量是我们公司的生命线,以客户为中心,推进服务质量责任制,狠抓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抓员工规范操作,全面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二、现场改善的原则是什么?
企业要维持一个稳定而有长远眼光的改善方面,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必须一起努力,遵循现场改善三个最基本的法则:环境维持、浪费消除、标准化。
环境维持是好管理不可缺少的成分,借由环境维持,使员工从学习到实践到自律。没有自律的员工,就不可能提供质量良好的产品。标准化,维持标准是在每一个工序上保证质量和防止错误发生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制定严谨的工艺流程、明晰的流程制度,并要求所有员工按规范执行的原因。浪费即是指不能创造附加价值的所有行为,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去现场,观察话务员接线的情况,发现浪费,然后采取行动消除它。
三、我们要怎么做?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告诉我们,作为管理人员,不能只把办公室当作工作的场所,只是通过每天、每周甚至每月一次的报告和会议,接触和了解现场的实情。管理者要与现场保持密切的接触及了解,当问题(异常)发生时,先去现场,是有效管理生产线的第一步。好好看看问题现场的现物,反复问“为什么”找出问题的根,这样能够当场并且及时地解决许多与现场相关的问题。最后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效之后,将新的工作程序予以标准化,以确保不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发生问题或降低问题发生的影响程度。
关注过程。改善要持续渐进的去做,不能急功近利的粗放管理,更不能一触即发高风险创新;现场是随地随处,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工作的技能以及改变自己工作方式的技能,逐渐地实现精益管理;
以人为本。现场改善的主体是员工,只有员工认同了现场改善的重要性和好处,主动参与和开展一系列改进工作方法的改善活动,才能实现质量、成本最优的目标,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员工的努力、士气、沟通、训练、团队、参与及自律等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