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理
整理的目的:
1.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
2.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3.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
4.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
5.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
6.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二、整顿
整顿活动的要点:
1.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
2.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而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
3.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生产现场物品的合理摆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这项工作已发展成一项专门的现场管理方法——定置管理(其内容将在第三节中进一步介绍)。
三、清扫
清扫活动的要点:
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2.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
3.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清洁
清洁活动的要点是:
1.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
2.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
3.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
4.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五、素养
目的:提升人的品质,使员工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
注意点:长期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施要领:
1.制订服装、臂章、工作帽等识别标准;
2.制订公司有关规则、规定;
3.制订礼仪守则;
4.教育训练(新进人员强化5S教育、实践);
5.推动各种精神提升活动(晨会,例行打招呼、礼貌运动等);
6.推动各种激励活动,遵守规章制度 。
六、开展“5S”活动的原则
1.自我管理的原则 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能单靠添置设备,也不能指望别人来创造。应当充分依靠现场人员,由现场的当事人员自己动手为自己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产生“美”的意识,养成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遵章守纪、严格要求的风气和习惯。因为是自己动手创造的成果,也就容易保持和坚持下去。
2.勤俭办厂的原则
开展“5S”活动,会从生产现场清理出很多无用之物,其中,有的只是在现场无用,但可用于其他的地方;有的虽然是废物,但应本着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精神,该利用的应千方百计地利用,需要报废的也应按报废手续办理并收回其“残值”,千万不可只图一时处理“痛快”,不分青红皂白地当作垃圾一扔了之。对于那种大手大脚、置企业财产于不顾的“败家子”作风,应及时制止、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适当处分。
3.持之以恒的原则
“5S”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容易,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不断优化就不太容易。不少企业发生过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因此,开展“5S”活动,贵在坚持,为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企业首先应将“5S”活动纳入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部门、每一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其次,要严格、认真地搞好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同各部门和每一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第三,要坚持PDCA循环,不断提高现场的“5S”水平,即要通过检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因此,在检查考核后,还必须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计划,使“5S”活动坚持不断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