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卓
美国GE公司的工厂里,一个工长整天夹着个文件夹跑来跑去。
整个工区的质量都是由工长负责,他的文件夹里,有一张全厂的质量控制图,图中每个部位、每个环节都标有一个人名,这些人对质量负责。
当进度和质量发生冲突时,是保质量还是保进度?会不会为了赶进度而牺牲质量?GE公司坚决不会为了赶进度而牺牲质量,他们绝不会把不合格的产品交到用户手里。
GE公司的员工极具责任心,分厂厂长成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全厂每个职工都要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责任可以无限期追溯,哪怕用户用了10年的产品。
“产品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这一理念的推行,效果会逐渐显现,返工、返修的数量会大幅下降,产品的质量渐渐提升。要让新的质量理念深入职工内心,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零缺陷”活动。
“零缺陷”的概念:“零缺陷”可以理解为趋于零的极限概念,它使企业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有一个持续的追求目标;“零缺陷”在一定时期又是确定的和量化的管理目标,达到目标即实现了“零缺陷”;当前阶段的目标实现后,再定出下一阶段的更高目标,如此动态递进,不断逼近零的极限值。
开展“零缺陷”活动的宗旨是,培养职工追求卓越和完美的工作作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消灭一切可能发生的差错。
在“零缺陷”生产主题中讲到,“零缺陷”生产体现的5大质量思想是:
一、“用户至上、竞争优先的市场理念”,
二、“追求卓越、永无止境的动态理念”;
三、“不容许错误存在,防患于未然”;
四、“全员自控”;“全员质量责任制”;
五、“控制与反馈”。
在“零缺陷”供应主题中讲到,“矩形把关体制”,“统一计划管理”,以及“合格分供方管理制度” 。“零缺陷”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这种价值观应该流淌在员工的血液中,最终形成企业与众不同的文化。
关注过程,细化管理,其实,企业99%的事都是小事,管理者大多数时候都在做小事,小事做不好,1%的大事做好了也没用。公司上上下下都在挖掘身边形形色色的小事,这是好的开端。
要造成一种印象,管理干部专门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抓住不放,让各级管理者感到“小事”抓不好,职位难保。我偶尔会去车间转转,专门找那些大家视而不见的“小问题” 。
我在标杆企业看过,他们的工艺与我们大同小异,只是比我们精细得多,他们用精密仪器测零件,而我们用眼睛瞄一瞄就完事了。”
管理者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用关注过程、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影响更多的基层员工。